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17岁少年从背部不适到双下肢瘫痪仅数小时,市一医院黄金36小时紧急救治为患者赢回“站”机_观察

2023-05-28 07:37:17 来源:文汇 分享到:

17岁少年小彭突发背部不适,不料数小时后,就迅速进展为双下肢瘫痪。

怎么办?马上手术!从入院到完成急诊减压手术,不足36小时,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,骨肿瘤科脊柱专业组的医生们为这名少年抢出了脊髓损伤48小时内黄金救治窗口期。今天上午,当骨肿瘤科医生昝鹏飞查房时,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:小彭的双脚可以动了!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获知这个好消息后,小彭的心情也马上“阴转晴”,脸上重现笑容,“本来以为我这辈子都要瘫痪在床了,谢谢医生,是你们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!”

小彭难忘5月23日这一天。下午,他突感背部不适,病魔没有给他足够的反应时间,数小时后,病情迅速进展至双下肢瘫痪。这下可把一家人急坏了,“明明之前没有任何不适诱因,怎么一下子连路也走不了了?!”

就近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提示,小彭从颈6-胸3段椎管内有长达8厘米的压迫性占位,医院初步考虑为肿瘤性病变。但是,能否将此当作最终诊断?下一步治疗又该如何进行?一时间,医生也没有定论。

关键时刻,小彭的姑姑提出建议:不妨去市一医院看看。

经多年研究和技术攻关,市一医院骨肿瘤科初诊的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70%以上,手术保肢率达80%以上。如果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,很多孩子可以治愈,过上正常的生活。

当天深夜,小彭便转入市一医院骨肿瘤科脊柱专业组就诊。那是昝鹏飞第一次见到小彭,“捶打孩子的双腿无任何反应,上肢肌力也在减退中。小孩子不肯说一句话,整个人垂头丧气的。”

确定是骨肿瘤?看着小彭最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,市一医院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、脊柱专业组组长马小军和昝鹏飞开始“破案”。经仔细追问患者病史,反复讨论,脊柱专业组达成一致,致使小彭双下肢瘫痪的罪魁祸首,应当是颈胸段急性血管破裂出血,血肿压迫脊髓造成的。

“肿瘤性病变往往进展缓慢,发病一段时间后,患者才会逐渐出现肌力下降甚至瘫痪的情况,小彭起病急、进展快,多是急性因素所致。”昝鹏飞说。

病因找到了,抢救脊髓功能迫在眉睫!为了给小彭争取更多的康复时间窗,脊柱专业组决定连夜为他进行急诊颈胸段后路椎管减压手术。

手术于5月24日晚10点正式开始。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,昝鹏飞披露了一个手术细节:常规脊柱手术往往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,但考虑到小彭只有17岁,如果将其颈6-胸3的椎管全部固定住,必然会牺牲脖子的旋转功能,为了不影响孩子颈椎活动度,团队采用了椎板回植技术来替代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。

这样一来,手术更复杂,但对患者而言,获益更大。

5月25日凌晨1点半,历时3个半小时,手术顺利完成,从双下肢瘫痪到手术彻底减压,耗时不足36小时。

在手术室复苏2小时后,小彭回到病房。术后24小时、36小时,小彭的双下肢依旧没有能动的迹象,昝鹏飞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,心中也在默默为他加油。

转机,出现在今天早上。术后48小时,当小彭再一次尝试摆动双腿时,双腿竟“听话”地动了一下!小伙子有些不敢相信,随即又大笑起来。“你的肢体功能随着康复的进程会逐渐改善和提升,将来有希望能够重新站立行走。”听到昝鹏飞的鼓励,小彭乖巧地点了点头。

术后48小时即看到康复希望,昝鹏飞告诉记者,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肢体瘫痪,手术时机非常关键,完善术前准备后应尽早手术,彻底减压,才能寻到一线希望。

市一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孙伟提醒,此类患者容易在诊断不明确前提下发生漏诊,因此要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,神经功能损失才能降到最低。

作者:李晨琰

编辑:李晨琰

责任编辑:樊丽萍

图片来源:受访者供图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地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